2012年10月30日 星期二

常態、有機班群的教師調整

據聞,常態的師生比較高,所以下學期將要從「常態班群」調整老師到「有機班群」。

問題是,這師生比如何計算?老師到底有幾位?學生到底有幾位?

原來,學校提供一個計算方式,也就是說「如果」學生有一些問題,那麼這個學生可以當成1.2個常態學生。如果問題大一些,那麼這個學生或許可以抵1.5個學生。

好了,這裡的問題是誰決定的?教育當局其實早已規定,經過鑑定而合於特教標準的的學生,本來是可以用類似的計算標準來衡量班級人數。

例如,縣政府給予一定的教育預算,原先是規定一個班為20-30人,但是因為有個特教生,所以班級人數就可以降為20-29人。

但是,在人文的標準是什麼?為何在「有機班群」的特殊學生人數會較多?

還是資深老師的專業判斷不容置疑?

換句話說,按照目前學校的師資調整,就是因為資深教師判斷,目前有機班群裡,特殊學生的比例偏高,所以他們需要稍微多一些的師資進入協助?

那麼,我們要不要算一算常態班群裡不適任教師的比例?
這些老師可不可以只當成0.8或是0.7個老師來計算?

2 則留言:

  1. 好殘酷得叢林法則,這個"人文?"到底是由誰來"監","管"?桃園縣的連外快速道路,1公尺200萬元經費(高速公路1公尺100萬元),搞了幾年,追加"預算"至,1公尺400萬元,還是無法完工。原因?預算不足?要求"再"追加預算!郭台銘先生說過:民主是最沒有效率的!假如所有的台灣人都自掃門前雪,莫管他人瓦上霜!那麼;台灣將會擁有一番"新氣象"!


    回覆刪除
  2. 據聞,學校的最終目的是要全面實施有機,這沒關係,畢竟人文是一間實驗學校,要這樣做也是正常的。
    但是我認為重點在於執政者的心態,「私心消滅」常態,跟「全面實施」有機,這是有差的。
    一直以來執政者把自己的理念當作不可挑戰的聖經,把別的想法當成邪魔歪道(比如說對升學考試視而不見並妖魔化,排擠剷除不同想法等),出發點已經走偏。有機體開始運作後,執政者一直站在一種「高度」看待常態班群,學校儼然出現貴族與平民階級,假以時日,不知這些「平民」會不會淪為「賤民奴隸」?
    若說把特教學生編入有機,我是不相信實質上的作用,反倒是會認為這是針對常態的蠶食。誠如友格所說,一個人餅畫多了,就成了放羊的孩子,問題不在說法內容好不好,而在人家為什麼不信任。

    回覆刪除