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3年4月30日 星期二

Thomas 說說歷史之五

之五───

教師們是「人文」這個系統中最為弱勢的群體!每天早出晚歸,默默地來,默默地去,也默默無聞。他們只是楊○貴功成名就前的工具,先把工具當好,才有目的可談(註一)。楊是如此消費他們的!因此,除了「公辦民營」制度因素使然,楊刻意忽略他們的生存發展需求,這,才是無底深淵。「人文」由於是個封閉系統,老師進來了,就別想好走;在深宮內院,他們直接面對楊,活在他巨大的身影與陰影之中。由於隔在楊的身後,老師們也都諱莫如深,因此,家長幾乎沒人知道深宮內院的情形,也鮮少關注到他們真實的處境。

楊身披博士袍,頂著「專家中的專家」之封號,屈身「人文」,來踐履教育理想。他本該以此為橋頭堡,引領教育界的革新思潮。無奈「人文」的這位靈魂人物,一再與人衝撞之後,心靈的幽暗面逐漸擴大,露出猙獰面目。他對權力的胃口出奇的大,要的是一種如同神聖帝王般的絕對權力。他的一切,就像皇后的貞操,是不容質疑的!在權力的使用上,楊也不加節制,彷彿從一段黑暗歷史中還魂的神聖暴君,降鑾在二十一世紀「人文」的教育殿堂。

在二樓這間會議室外面,「前家長」剛剛經過的地方,一樓的川堂有另一個場景──

有位老師坐在川堂左前方的一張辦公桌後,桌上空空如也,似乎閒著沒事兒幹。由於這種安排顯得很突兀,進出的家長難免會多看兩眼,又不便去問……這樣有一段日子了。情況原來是──這位老師犯了錯。楊校長令其坐冷板凳,晾在川堂公開展示。

(二)教師得否成立工會的議題:

○玲老師反映部分老師的籲求,怕一不小心壞了事,望著楊校長,語調格外輕柔地說:「有些老師……想瞭解一下,可不可以……成立工會?只是請示一下,這樣子啦!」

這哪像要拿上桌來討論的?!前一句像伸手想輕輕觸一下虎鬚,後一句則是趕緊縮回手,哄哄老虎,怕他生氣了……「前家長」見狀,搶在楊開口要一錘定音前,回應道:「教師成立組織,是大勢所趨……不管將來是稱教師會,或稱教師工會,我個人的態度都是──樂觀其成。『人文』自詡為『進步教育』,期待『人文』成立教師組織,用以實踐〈教育基本法〉的教師教育權(註二);同時,也期待他們日後不要只爭福利,在照顧基本權益和生涯發展之所需時,更要在專業素養和專業能力上精進,一起維護孩子的受教權,為全國樹立標竿。」

聽完「前家長」這席話,楊面露不悅,只冷冷回了一句:「你不懂啦!」。之後,就沒人再不識相地接下去發言。但是,「前家長」心裡冒火──你懂?!那你說呀!說出來大家聽聽,看你懂些什麼?

「前家長」以社會發展的宏觀視野來看教師組織工會的議題,認為既然是趨勢,就迎向它、參與它,才能與時俱進,開創新局(註三);其次,做為一個體制內教育革新的先行者,「人文」要走在前面,好在前面,才能起燈塔效應,把價值最大化;再說,楊與教師間,無論是身分、地位、專業和權力都極不對等,教師需要憑藉一個組織,做為平等對話的窗口和免於傷害的緩衝力量,特別是面對帶著霸氣與殺氣的領導者。

2005年家長會網站上,家長們曾對「人文」老師在體制結構上的處境有一陣討論。「前家長」呼籲主事者要速謀對策,免得「人文」終將成為一灘死水,老師不是戰死沙場,就是負傷選擇離開。事後接到善意的關切,請「前家長」不要打擊士氣;在這次校務發展會議的前一、兩個月,教育部來「人文」校務評鑑,主評者政大董教授恰巧為舊識,談話較不拘束,「前家長」就反映,希望政府不要以租界的心態,把公辦民營學校丟給教改團體自己玩,像「人文」這種植基於本土的公辦民營學校,要以積極的心態,將他視為教育革新的橋頭堡,教師能和主流學校相互流通,有更多的教育實驗計畫、經費和人員的配置。楊在這一刻起身離開會議桌,以動作來表示不認同。楊如何漠視教師的權益?有一個活生生的具體例子,由前教育處處長、現任適性教育基金會董事長文超順先生口裡說出來,大家可以參考「人文解密」網站2012年六月揭露的2012.6.21基金會、校長與教職員座談會會議紀錄。

現在回到一樓川堂的場景,事情是這樣的──

有一次,學校在鎮上舊圖書館會議廳辦演講。這位老師轉述了楊校長的話,其中有句話,讓餓著肚子前來幫忙佈置會場的家長群情激憤。第二天,楊校長碰到「前家長」,主動提起那天有些家長對他如何不禮貌,十分惱火!事發當時,「前家長」雖不在現場,但事後已經聽聞在場家長們談起,就據實以告,是哪句話引起軒然大波。請楊自己去瞭解究竟是怎麼一回事,是否需要跟家長解釋、澄清?當時樊○、胡○如兩位老師在座,一聽,驚呼道“哇!這下,○○老師慘了!”,「前家長」感覺有點不太妙……心想,已經引起這麼大風波了,楊必須出面處理。是否說過這句話?他自己最清楚!既使說了,只要稍加解釋、澄清沒有惡意,家長們應該不會為難校長;如果,自己沒說過這句話,是○○老師不當轉述?或是在家長口耳相傳中走了樣?瞭解了,就更好處理。之後,未見楊跟家長解釋、澄清此事,「前家長」至今仍然不知道真相如何?而這位老師真的慘了,十分慘!就這樣被楊凌遲了幾個月,毫無收手的跡象。一直逼,逼到他待不下去,自動走路。

這位老師是「前家長」孩子挺喜歡的,覺得他教的蠻有深度。對他的遭遇,「前家長」感到內疚,談到這一段過往,仍不禁悲從中來。但是,究竟是誰該負責呢?即便這位老師有錯,需要用如此極端的方式懲處、教訓嗎?「愛與榜樣」,難道只是楊在特定場合、特定對象與特定情境下才用的嗎?楊在自己的教育殿堂做出最壞的示範!

再看一則,楊是如何羞辱一位非我族類,但深受大部份學生、家長肯定的老師,用辭極為典雅,卻字字如箭,句句似刀刃,殺氣騰騰──

「……用陳義過高的論點,美化學習的成果,是對家長的欺騙……用不實的字眼,誇大學習的成果,是本顧問無法容忍的自欺欺人的行為」(註四)

這些話,不正是許多家長想要對楊大博士您說的嗎?!人爬到了一個高度,還一直想要推擠、踐踏別人,顯然,這個位子與之不相稱。到最後,不是自己摔下來,就是被人一腳踹下去。

2005年有位相當有識見的家長,林○爸爸林○民,在家長會網站上留下這篇話語──

「……關於公辦民營小學老師的定位問題,曾與熟悉教育行政的人士討論過,它需要在公立、私立學校以外另立第三軌道,牽涉到教育基本法修法的問題。事屬立法院中央政府的的職權,恐曠日費時。校方也已經拜訪過執政黨立委,或許有比較明確的訊息。

此外,政府也在修法將逐步刪減公務人員的福利,包含繳稅與退休保障等福利條件。以長遠來看,教師這個行業在需求緊縮的情況下,將逐步向一般企業高度競爭的環境靠攏。

個人對此有兩點淺見:

一.基礎的保險,如:勞保與健保,類似民間企業的部分負擔,應予確保。以保障健康與家庭經濟足以應付疾病與意外傷害。目前學校的狀況,我並不清楚。

二.長遠而言,人文必須要定位為教育理想的先驅者。而且人文做為一個公共財,必須以開放的胸襟讓更多的家長深入的參與,並邀請關心教育的社會賢達人士一起來奉獻心力。如此,就會自然產生虹吸效應,吸納各方資源一起投注進來。

每次路過濱海公路的各個聚落,看到每一個村莊都有宏偉華麗的廟宇,不禁讓我想起訪美期間看到各校的廳堂都註記是某某人的捐獻事蹟。西人將愛心與理想奉獻給教會與教育,華人卻把錢用捐給冥沫的鬼神以庇蔭後代。我們的社會要趕上人類文明的進程,還真是有好遠的一段路啊!

台灣的社會力量其實是很充沛的,從島內外的災難中可以管見。但是談到教育,大家總是充滿了焦慮,而非動人心弦的美麗遠景。因為在台灣所謂的教育就是競爭力,利己而非利人。

若是人文的教育方法,可以將每一個孩子帶起來,每一個孩子頭上都是一片天,不會受到外界的學測、基測、推甄、指考等社會現況干擾。能夠堅持理想,一步一步的去實踐它,那人文的老師將會成為台灣社會最珍貴的資產。

我們應該凝聚資源,讓老師們有機會擴展視野與人生的歷練,成為真正的人師。那麼,不同品種的孩子,都會被賦予適合她的土壤、空氣、陽光、與水分。

"山不在高,水不在深",共勉之!」


這最後一句「山不在高,水不在深」,是期待「人文」有龍、有仙啊!而前面的期待,又做了多少?怎麼做的?

「人文」這個教育新殿堂,玩弄在這位經營者的手中,有事沒事就來抽樑換柱大翻修,這樣,還能住人嗎?楊不甩政府,關起門來做皇帝,把教師教育權窒息在深宮內院,再用家長合夥人政策,裂解家長會的自主性。做為維護孩子受教權的四大支柱、四大夥伴,最後只剩楊一柱擎天,把「人文」當做自己的私人產業!

下一回,再談一個敏感的議題──建立校長任期制。

註一 人文解密 2011 十二月 2011.12.29 基金會董事會會議內容-逐字稿(上) 楊文貴對吳啟新校長說:「楊文貴帶領的這個系統,要公辦民營搞出一個新的空間,所以新的文化、新的組織重新建立,我們正在嘗試做這個事情哪,所以不要用常理,跟一般的要去以老師為主,今天我跟老師說你是工具也是目的,可是你是要把工具先完成任務」

註二 教育基本法 第2條 人民為教育權之主體……為實現前項教育目的,國家、教育機構、教師、父母應負協助之責任;第8條 教育人員之工作、待遇及進修等權利義務,應以法律定之,教師之專業自主應予尊重;第15條 教師專業自主權……遭受學校或主管教育行政機關不當或違法之侵害時,政府應依法令提供當事人或其法定代理人有效及公平救濟之管道。

註三 1966年聯合國通過《公民與政治權利國際公約》及《經濟社會文化權利國際公約》兩個公約;
2002年全國教師會發起大遊行爭取教師勞動人權;
2009.12 我國通過兩公約施行法,將其變成國內法的一部分,解除教師設工會的禁令;
2009.4教育部同步研擬配套修正教育三法(教師法、教育基本法、大學法),2009.4.23 經行政院函送立法院審議,希賦予教師更多元的結社自由及勞動權,教師在教育現場權利義務更加明確合理
2011.5.1 新勞動三法在5月1日勞動節正式上路,17個縣市同時成立教師工會;
2011年7月11日全國教師工會總聯合會成立;

註四 人文解密 2013年二月 2011.7.17 楊文貴顧問對100學年的期許與行事原則說明

人文知音之『人文國民中小學未來的可能走向』

基金會董事長文先生,又在久違的人文知音頭版頭發言,這次更直接挑戰縣府未來的補助款、人事編比是否符合「人文國中小」的需求。

但是,縣府其實是用納稅人的錢,在民意監督下,去委託一個有辦學理念的團體進行辦學,在一般的邏輯下來看,政府用人民的錢辦事,所以政府必須接受民意機關的監督,而基金會拿縣府的錢辦事,卻可以不顧縣府的監督權,還要對縣府比手畫腳、要這要那,這會不會有一些誇張?




人文知音出處:http://www.jwps.ilc.edu.tw/magzin.asp

2013年4月23日 星期二

Thomas 說說歷史之四


之四───

當天,會議主持人謝○凱先生慎重其事地做足了功課,手中筆記本寫著一條條摘要。不過,頭一次碰面的「前家長」判斷,他對「人文」的認知,應該大多來自文宣資料和楊的口中,還來不及發現問題,所以,只會說好話。之後,果然如此;而蘇○玲老師一向懂得體諒人,不會說讓人不舒服的話。之後,也是如此,就連「前家長」拋出的敏感話題,都得小心應對,深怕楊聽了會不高興;因此,整場會議幾乎只剩兩個人在對話──這位「前家長」的直言與獨白,以及端坐殿上聽政的楊那充滿戲劇張力的肢體語言。

*** 與會人物介紹 ***

楊○貴校長:個性鮮明、獨特。他苦學有成,武功蓋世,頂著「專家中的專家」之封號,夢想改造人類社會;「自認天下是他打下來的」(註一),就以「人文」的「造物主」自居,要「眾人合夥供他一人」獨治;更為賦新詞曰「適性教育」,想與孔老夫子的「有教無類,因材施教」爭千秋萬世名。

謝○凱先生:來自商界,專財務管理,事業小有所成。對「人文」尚處於蜜月期,有新鮮感。蒙楊寵幸,視為VIP級家長,來沒多久,就獲邀成為「合夥人」。

蘇○玲老師:與楊在二、三十年前結緣。來自新竹科學園區實驗小學,教學與行政經驗俱豐,熱愛教育,為追尋心中桃花源,獻身「人文」,以自己為道場。為人謙沖柔軟,有耐性與母性,是目前教師群中,唯一能獨當一面的將相之才。

「前家長」:是一位未在教育界落戶的師範生。年輕即獻身中興大業,走南闖北的,算見過一點世面,有「遇高不會矮一截,見低不會高一截」的自信與個性。平日雖然關心天下事,但也都無能為力,就連「一個孩子、一個家都弄不好」(註二)。又2004年校園危機當時,是挺身守護巢穴的一隻「藍鵲」。

(一)有關課程、教師和整個團隊的問題:
Thomas 說說歷史

「老師們累了!」前家長這樣開場,看看楊。之前,「前家長」觀察到這個危機,也私下找楊示警過。接下去再說:「老師長期沒日沒夜地忙教學(註三),累得甚麼創意都沒有了!

剛開始,我們很感動,現在覺得不忍心!不僅僅是老師,在這樣的情況下,我們孩子能得到多好的教學品質……加上,整個課程翻來覆去地弄,前一個課程還沒運作好,又換另一個,重新來一遍。這樣,老師、學校能累積到甚麼好經驗?除了挫折和累得半死,你說,老師能留下甚麼好經驗?」。氣氛有些沉重,此時,楊轉頭問蘇、謝“你們覺得呢?老師累了嗎?”,

謝先生答不上話,○玲老師遲疑了一下,輕輕點點頭。「前家長」繼續說下去:「楊教授,你數十年累積的知識和 know how 不可能在短時間複製到每位老師身上,家長對你個人的信任,是無法轉移給老師和你的團隊的……而整個團隊,我看到的是,一個大元帥統領著一群年輕的士官兵,去挑戰如此複雜而艱難的教改工程,早已兵疲馬困。況且,連能承上啟下、獨當一面的將校軍官都沒有……『人文』不能只有一個亮點,只靠『一個人』走下去!」

接著,我們聽聽下面這段話──

「基金會聘了很多沒有教師證,也沒有教學經驗,但認同我們辦學理念,喜歡這裡的年輕教師來到學校……其實,我們要培育一個老師到他有能力照顧孩子,而且自己不會很快就生氣,到最後,能夠適應這裡了,通常都要3、5年。說實在話,沒有經過3個學期,他通常都還是搖搖晃晃、不穩定的……」

這是「人文」最優秀的資深老師蘇○玲總導師,於這次會議的五年半後,在2011.12.29適性教育基金會董事會議上,依然談著這個團隊結構的問題。謝○凱先生在接任基金會執行長之後,做了對的事,找來一批本即嫻熟教材,有心重燃教育熱忱的老師,補強團隊結構的弱點。而今,人安在?楊率基本教義徒眾粗暴地將他們整批驅離,寧願把「家臣、家僕」留在「人文」,供他吆喝解悶!從教育界的理想主義份子變身為恐怖份子,「人文」註定要在黎明後走入盡頭。是楊綁架了大家!綁架了「人文」!

早先,楊向家長宣告「人文」要進行課程變革──變換菜色,以「統整課程」初試啼聲時,不可諱言,那時「前家長」確實還蠻興奮。不過,在上網查了一下資料,真的搞清楚統整課程是甚麼、如何運作之後,那種興奮就消失了。不是統整課程不好,很好!「前家長」擔心的是──這麼短的時間,這個團隊能準備好嗎?真替他們緊張。於是,「前家長」在學校網站發布訊息,準備將蒐集彙整好的資料提供給有需要的老師;才發布沒多久,網頁上就響起一遍「我要!我要!我要!」的叫聲,好像窩裡的雛鳥發現叼著蟲的親鳥回來一樣。不過,怪的是──之後就沒下文了!雛鳥的嘴巴彷彿突然被綁匪摀住了。

當時,夫妻都在教育界的家長會洪○仁副會長也相當擔憂,就與「前家長」結伴去找校長。「前家長」溫和堅定地要求楊說:「統整課程教學很好!但可不可以把老師做好的教案,公布在學校網站上,讓家長們放心去配合!」,最後,教案沒公布,而統整課程延後實施;老師們可以喘上一口氣,孩子們則暫緩被「大人」誤。事後,據可靠人士告知「前家長」,那些不成熟的教案,怕讓人見笑,都進了字紙簍。

以楊的心態和立場,一定認為家長或家長會干預校務。但是,家長或家長會不就是使用有「教育憲法」之稱的〈教育基本法〉之家長教育權,參與學校教育的運作嗎?你要變革,我們歡迎!但是請你事先告訴家長,你的計畫是甚麼?目標是甚麼?學校準備好了?老師準備好了?讓家長和孩子也準備好!而現在的家長會在做甚麼?「家長合夥人」的角色是甚麼?

我們再來聽聽下面一段話──

「我兒子才來四年,兩年間就從統整教學、領域教學、多元智慧教學、主題教學,到樸門教學,進行了五種理念教學。我自己當老師,知道這些都可以做適性教育,但是,我覺得很奇怪──為什麼要一直換?為什麼每一個都無疾而終?難道沒有一個可以好好做下去嗎?!聽說,楊教授接下來又喊出PBL教學……兩年進行這麼多理念教學,每學期換一個,教學方法差別很大喔!如果你是老師,就會知道有多難!主題教學已經是裡面最簡單的了……都是唱高調,唱得天馬行空。我真的想請教楊教授一下具體的做法,就問“你怎麼培訓老師呢?”這樣夠實際了吧!我沒有反對楊教授做適性教育,覺得很好,我也是為了適性教育帶孩子來!你知道他回答什麼嗎?“混沌”哪!就是混亂沒有秩序的狀態,哲學的講法叫虛空,沒有結構……」

上面這段既生動又一語道破的談話,是服務於教育界的另一位家長游○鈺女士的發言,從2012.4.12適性教育基金會新任董事長暨董事與家長座談會紀錄中摘錄出來的。

在距這次校務發展會議的六年後,同樣的戲碼,換不同的人演,其間不知上演了多少回。唯一不變的是「變不出、也不想變」好把戲的那隻老狗!只要是經過師範教育的人,用常識,甚至用直覺都知道,這樣翻天覆地的課程變革,根本不是正常的辦學,而是玩忽教育!是在玩專業、玩老師、玩家長,以及玩孩子!楊會不知道嗎?十年了,「人文」從來就沒有嚴謹的教學實驗在進行!只是像許○美、柯○海那樣不斷創造「新聞話題」,快速集氣成名,卻意外從文教新聞跑到社會、司法新聞而已。否則,教學實驗的計畫在哪?項目步驟如何?資源分配如何?預算呢?如何監督評估?報告在哪?

下一回,再談教師得否成立工會的議題。

註一:人文事件簿 記載 2012.7.16 「人文」期末全校會議,會中,楊文貴先生強調,這個江山是他打下來的,大家當然都要聽他的。

註二:這句話是楊文貴校長背地裡跟別人說的。但當著「前家長」面時,就會跟人說“他是一位「很辛苦」的爸爸!”

註三:楊文貴任校長初期,曾躊躇滿志地對家長談起,要把「人文」經營成「教育界的7-11」,全年無休。

2013年4月21日 星期日

教育部認同人文的教學模式?

一篇『教育部推動「分組合作學習」,讓學校打破年級、班級,幫助學生適性發展,獲得129校、近千位教師響應。』的報導,立即被引述為教育部認同人文的教學模式,這會不會扯太遠?

這跟韓國人說『漢字』也是韓國人發明的有什麼不一樣?


本報導之聯合報新聞網連結如下:





2013年4月18日 星期四

Thomas 說說歷史之文字稿


感謝 Thomas 看到昨日小編 Po 的文,今日特別惠賜文字稿過來!
Thomas 
2013/04/06 14:54 回應之一───
    聽一位「前家長」談起一段約七年前的往事──
    有一次,時任校長的「創辦人」召開校務發展會議,幾位核心人士如蘇○玲老師和尚未受聘擔任基金會執行長的謝○凱先生在座,而一向參與教育甚力的這位「前家長」也受邀出席。
    之前,「前家長」致力落實〈教育基本法〉中「家長教育權」,推動家長會轉型工作。但萬萬沒想到,「創辦人」如此忌憚家長會的自主性,竟然暗中操控其他委員予以抵制,封殺相關提案。這種不甚光明磊落的小動作,讓「前家長」驚覺:「創辦人」遠不如他所塑造的形象那般開明進步,同時,也嗅到了他對「絕對權力」的飢渴和掌控慾。
    自此,兩人間嫌隙已生。但,不管主事者是否出於攏絡,「前家長」既然受邀、決定出席了,就打算直言不諱地說真話……
    至於,之後發生了什麼事?下一回再說分明吧。

Thomas 2013/04/10 19:55 回應
之二 ────
    上則留言提到的「校務發展會議」事件,大約發生在2006上半年,楊貴任職校長的第三學年下學期;之所以稱它「事件」,這位「前家長」說,當天會議上,雙方就某些議題數度言詞交鋒後,也帶出一些情緒,幾句如同「棒喝」的話,讓楊臉色鐵青,兩手僵直。「前家長」在場面瀕臨失控當下,先行退席,留下一句「我說的都是真話,不管你高不高興!」給楊。會後,楊馬上有大動作,接下來還有一些只有當事人心知肚明的失格舉動。最終,讓「前家長」決定,從此不再踏進校園一步。
      在楊就任校長的三年間,校內、校外大大小小的紛爭與衝突幾乎未曾中斷過。辦學所需的公共關係,如佛光山基金會、縣政府、縣議會、家長會,乃至教師,他都處得很緊張;有了教育與教學理念,辦學的核心任務就應該是如何去落實了。但是,優先順序如何、相應配套措施為何、如何運作、課程架構如何、教材教法如何等等形而下的具體東西,家長幾乎看不到,更別說教育過程了。最厲害的,則是美其名為「換菜色」的課程變革。每隔半年、一年,就來一次翻天覆地的解構,前面走過的打破抹去,再換一個新的。如此週而復始,就像吹肥皂泡泡,儘管泡泡吹得漫天飛舞,每次還不都是一落地就爆掉了。
    家長剛開始頗感新鮮,以為遇到救星,看到了教改希望工程。接著是迷惑不解,再來是起疑和質疑,剩下的就是「早懂晚懂」以及「信仰」問題了。這位「前家長」比楊晚一學期來到,經歷「人文」發展進程所有重要事件,也參與其中大部份。在近身觀察相當一段時日之後,當然會有自己的想法和判斷,認為楊的致命傷恐怕是自我的角色認知與性格。楊總把自己扮演成「全知全能」和「最終裁判者」的角色,他要「教育」家長、老師、政府官員、議員和社會。老是以自己的好、自己的對和自己的懂得多去「羞辱」別人的不好、別人的不對和別人的懂得沒他多。假如有甚麼東西礙了他手腳,一定是那個東西不好、不對,包含法律在內。因此,其他如教育與教學理念核心任務的落實,整個系統中最為弱勢的教師群面臨困境之改善,經營管理能力和領導力是否適任,以及操作家長「合夥人」參與教育的種種做法是否妥當等技術問題,反倒容易解決。
    以上,是「校務發展會議」事件的背景。太長了,下一回再說主要議題、衝突點及後續發展吧。

Thomas 2013/04/17 19:28 回應
之三───
  2006年4、5月間的這次「校務發展會議」,當天沒有議程議題等書面資料,參加的人除楊○貴校長、謝○凱先生、蘇○玲老師和這位「前家長」外,另一位受邀人家長會會長蔡○瑞並未出席。楊校長請謝主持,兩人分別引言開場後,話題與議題就隨機進行。
    會議中的發言,大致分為四方面───
   (一)有關課程、教師和整個團隊的問題:大家相繼發言,各自表述,楊只是聽取意見。
   (二) 教師得否成立工會的議題: 由蘇○玲老師代表老師們提出,「前家長」率先回應過後,楊表情明顯不悅。
   (三)建立「校長任期制」的議題: 由「前家長」提出,楊覺得受到挑戰,開始自我控制生理反應。
   (四)開辦「藍鵲」學苑的議題:由楊提出,被「前家長」潑了一頭冷水之後,再也抑制不住。蘇○玲老師見狀,趕緊趨前安撫,「前家長」隨即起身退席。
    有些微觀因素是「前家長」會中論述的基礎,在此一提:2005年6月,縣教審會原則同意「人文」設立國中部。首屆國中一年級即將於2006年暑期後學,國中小九年一貫確立,對楊是一個更大的舞台;創設人文適性教育基金會,出任執行長,接替佛光山基金會承攬委辦合約。此刻的楊,算是真正當家作主了!但是,前面固然是機會和挑戰,而走過的三年,也累積了一些非關財務的隱憂,嚴重到動搖辦學根基。如課程、教師和整個團隊顯現的問題,讓很多家長信心漸失,沒人知道楊的魔法盒接下來會變出甚麼把戲;有些問題的根源甚至直指楊,如心態、性格、經營決策及民主素養與法治觀念等因素。沒有任何家長希望或要求楊賣命去辦學,是嗎?也不會有人要求老師賣命去教學,不是嗎?因為,這些事情不需賣命!也不是靠賣命就能成功的!楊的光環漸漸褪去,對家長的磁吸作用不似先前。此時,因為家長的教育參與不如預期,所以相當心急的楊決定親自下廚,釋出職位給一些家長,替他操盤。2006.3.17《人文知音》138期刊登的〈啟動資源整合的力量〉一文,即為楊所謂的「家長合夥人」政策開序幕。
     如今觀之,楊的這種操作模式已用事實證明是個敗筆。日後,楊不僅直接引火上身,同時,這批搞不清角色分際、成事不足敗事有餘的「家長合夥人」,也就成為整個系統的一大亂源,對「人文」不啻為一場災難而已。
    下一回,再試著逐一說明上述四個議題。



2013年4月17日 星期三

Thomas 說說歷史

最近 Thomas 先生在老張的網格中,說了一些陳年歷史,多虧他記性好,將這些事情說的清楚,小編先節錄於此,如果 Thomas 先生覺得不妥,我會立即撤下!



2013年4月1日 星期一

新氣象、新氛圍

網友投書:

最近學校的氛圍很怪,我們家長們如果有些想法要跟學校老師請教或是討論,總導師總是直接說:如果家長不能接受我們的教學理念,那可以把孩子轉走。
請問這是學校的辦學基本態度嗎?

101學年第三學期人力表